一、瓷砖功能分类
地砖:按花色分为仿西班牙砖、玻化抛光砖、釉面砖、防滑砖及渗花抛光砖等。
墙砖:按花色可分为玻化墙砖、印花墙砖。
腰线砖:多为印花砖。为了配合墙砖的规格,腰线砖一般定为60mm×200mm的幅面。
瓷砖按工艺分为:釉面砖、通体砖、抛光砖、玻化砖、陶瓷锦砖。
釉面砖:指砖表面烧有釉层的砖。这种砖分为两类:一是用陶土烧制的;另一种是用瓷土烧制的,目前的家庭装修约80%的购买者选此砖为地面装饰材料。
通体砖:这是一种不上釉的瓷质砖,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一般所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是通体砖。由于这种砖价位适中,颇受消费者喜爱。
抛光砖:通体砖经抛光后就成为抛光砖,这种砖的硬度很高,非常耐磨。
玻化砖:这是一种高温烧制的瓷质砖,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有时抛光砖被刮出划痕时,玻化砖仍然安然无恙。。
陶瓷锦砖:又名马赛克,规格多,薄而小,质地坚硬,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彩色多样,用途广泛。
二、地砖的一般种类和特性
墙地砖一般指瓷砖。它具有防水防潮、耐磨、容易清洁等优点,对于潮湿或常需保持卫生的空间,如厨房、浴室等最为合用。
事实上,适用于地板铺饰的地砖有很多种类选择,常见的包括马赛克、高温砖、过底砖、粘土砖等。
马赛克:马赛克的体积是各种地砖中最细小的,一般俗称为块砖。因其面积小巧,铺砌作地板,不易让人滑倒,特别适合湿滑环境,所以常用来铺砌家居中的厨房、浴室,或公众地方的大堂、游泳池等。其实马赛克在质材、颜色方面的选择相当丰富,在美感方面的营造有很大潜力,只要设计得宜,可以制造出不俗的视觉效果。
高温砖:近年较流行的地砖材料是高温砖。高温砖是以高温高压制而成的,较普通地砖具有较高的抗磨损能力,所以相当适合用作地板的饰材。一般高温砖的表面都相当光滑,而且品质佳的砖面,经过特别处理,即使沾水,也不容易滑倒。由于高温砖的颜色、质面光洁吸引,现在已有不少家庭用以铺砌起居室的地板,使高温砖除了在厨房、浴室出现外,也开始出现在厅堂。
过底砖:大多数的地砖由于由釉彩与砖板组成,若质料不佳或长期磨损,表面的釉便会刮花或脱落,露出底层砖板,无法修补。过底砖即弥补了这一缺点。这种砖是整块以同一材料制成,不分底层、表层,即使遭到刮割磨损,也不会露出另一种颜色的物料,影响美观;而且这种砖的抗磨损能力也相当强,适合用作走动量高的地板,故此现今也有不少人采用过底砖来铺砌地板。过底砖有哑面和光面的选择,其中光面的透底砖又名亮面砖,表面磨光,造成光滑镜面,具有云石的效果。
粘土砖:除了上述的地砖外,也有不少崇尚乡土风味的人士选择外型质感俭朴自然的粘土砖(红砖)来铺砌地板,较常见的是应用在阳台、花园,也有使用在厅堂中的。粘土砖是不上釉的地砖,给人朴实的质感,另外也可以加上水晶漆作面层的保护,以增添光滑的感觉。 地砖防潮易清理,但要注意一些问题:留意瓷砖抗滑的效果,并非所有瓷砖沾水后均能防滑,可以尝试利用样本自行测试;若家中有小孩或老人家,更需要考虑碰撞等安全问题。
三、瓷砖数量的计算方式
墙地砖主要用于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墙地面及局部背景墙。选购前应确认所需瓷砖的平方米或片数,数据取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工长测量提供数量。另一种是需要我们通过平面图计算出来:地砖面积=长×宽×(1+5%损耗);墙砖面积=周长×高×(1+10%损耗);片数≈面积/单片面积;腰线片数=周长/腰线长度+1;
花砖片数由客户自定,一般情况一面墙一块。确定墙地砖数量时尽量留出损耗,以免出现多次补货现象及由多次补货引起的色差,多余的砖未泡水未损坏的情况下可以退。订货时需标注产品规格、型号及使用位置。
四、瓷砖色彩搭配及形式搭配的基本原则
瓷砖产品的色彩十分丰富,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消费者应如何选购和搭配呢?瓷砖色彩有六个原则:
原则1:深色和浅色搭配,如黑与白、深与浅、深绿与浅灰都可以搭配使用。
原则2:相似色搭配,如黄与绿、红与紫、红与橙、橙与黄。
原则3:同类色搭配,如浅黄与深黄、黑色与灰色的搭配。
原则4:冷色与暖色的搭配,冷暖色的关系是依靠对比,由人的自然生活经验而产生,搭配起来也很有特色。
原则5:无极色与颜色搭配,黑、白、金、银、灰被称为无极色,它们可以和任何颜色进行搭配。
原则6:对比色的搭配,比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黑与白。
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是几种方法同时运用。在具体铺贴中,色彩的搭配应该确定一种颜色为主色调,与另一种或几种颜色组成主次关系分明的搭配,切忌各种色彩分量相等的搭配。
形式搭配的四个原则是:
原则1:大与小的搭配,在面积的大小对比中追求搭配上的平衡。
原则2:方与圆的搭配,形态上的搭配点缀,能够取得大面积的协调效果,避免单调乏味。
原则3:点与面的搭配,点面结合可以避免铺贴上的简单乏味。
原则4:长与短的搭配,在大同里取得差异,对比中产生变化。
总之,形式的搭配应该追求大统一、小对比的原则。当然,具体的搭配应用还要结合周围环境以及使用者的喜好等因素来合理进行。
五、墙砖地砖知识
“反常规”地使用材料,比如把颜色艳丽的花墙面砖敲碎了铺在卫生间的地上,再把素雅一色的地面砖贴上墙,这样看似与众不同,但是专家告诫:这样做既不科学又不安全,墙砖和地砖是不能混着用的。
1、地砖墙砖吸水率不同
室内瓷砖按铺贴地点分为墙砖和地砖。严格讲墙瓷砖属于陶制品,地砖通常是瓷制品,它们的物理特性不同,两者从选黏土配料到烧制工艺都有很大区别,墙面砖吸水率大概10%左右,比吸水率只有1%的地面砖要高出数倍。卫生间和厨房的地面应铺设吸水率低的地面砖,因为地面会经常用大量的清水洗刷,这样瓷砖才能不受水汽的影响、不吸纳污渍。墙砖是釉面陶制的,含水率比较高,它的背面一般比较粗糙,这也有利于黏合剂把墙面砖贴上墙。地砖不易在墙上贴牢固,墙砖用在地面会吸水太多而变得不易清洁,可见墙、地面砖不能混用。
2、铺前要找平
贴砖前应清理基层,如墙面上有石灰膏、乳胶漆、壁纸等装饰物,或地面上有污物,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水泥砂浆与基层黏结不牢;另外,如果墙体自身有裂缝,应做妥善处理后才可贴砖,以免日后基本结构裂缝变大导致墙面砖开裂或脱落;还有,对于平整度或垂直度差距太大的地面、墙面,还要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3、铺设顺序有讲究
贴地面砖应由内向外贴,如地面有坡度或有地漏儿,应注意按排水方向找坡;墙砖应从下向上铺贴,为美观起见,最底层的砖应后贴。墙砖贴完后再压地砖,遇有半块砖时,应尽量放在下面。另外,一面墙不能一次贴到顶,以防瓷砖自重较大,引起塌落。 墙砖要充分浸泡
墙面砖有着较高的含水率,在粘贴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特性。贴砖前基层应充分浇水湿润,瓷砖也应在水中浸泡至少20分钟后方可使用。否则,砂浆中的水分被干燥的基层和瓷砖迅速吸收而快速凝结,会影响其黏结牢度。墙砖也会从水泥里吸收水分,使水泥无法起到粘贴剂的作用。另外,每种品牌墙面砖的吸水率也不相同,这点要靠经验来掌握。。
六、瓷砖粘贴、保养的学问
瓷砖(包括地砖)是住宅卫浴、厨房最常用的装饰材料。瓷砖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松动、脱落、渗水等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大烦恼,可使用石材粘结剂、外墙防水剂解决这些问题。
1、防松动,脱落
目前瓷砖粘贴大多采用水泥砂浆作粘结剂。它粘结牢度不够,而且由于长期处在潮湿、渗水、浸水环境下,易造成瓷砖的松动和脱落。水泥砂浆中加入107胶虽能提高粘结强度,但效果也不理想。采用树脂型粘结剂粘贴瓷砖,不仅粘结强度可达到或超过瓷、地砖,甚至大理石的本体强度,而且长期浸泡在水中也不会造成脱落。
2、防渗水
由于瓷砖拼缝处及粘贴层都极易渗水,会造成相邻居室内墙返潮,使涂料层剥落或墙纸损坏。装饰在外墙面的马赛克类瓷砖,经不起长久的风吹雨打,渗水返潮现象尤为严重。使用树脂形石材粘结再结合使用外墙防水剂即可解决。
3、旧瓷砖面加贴瓷砖
旧瓷砖要翻新,一般要求瓷砖要全部铲清,劳动强度很大。如欲在旧瓷砖上加贴新瓷砖,则水泥砂浆很难胜任,此时必须用树脂型石材粘结剂,它不怕瓷砖上油腻、污渍,而且有较好的粘结强度。
4、瓷砖的保养
瓷砖常会被油腻、水绣、皂垢等玷污,尤其瓷砖接缝处更易藏污纳垢。为保持瓷面清洁又不损坏瓷面光亮,可以使用多功能去污膏进行清洁。至于瓷砖缝隙处,则应先使用牙刷蘸少许去污膏去污垢,再在缝隙处用毛笔刷一道防水剂即可,这样不仅能防渗水且能防霉菌生长。
5、瓷砖安装的注意事项
贴砖前应先清理基层,如墙面上有石灰膏、乳胶漆、壁纸等装饰物,或地面上有污物,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水泥砂浆与基层粘结不牢;另外,如果墙体自身有裂缝,应做妥善处理后才可贴砖,以免日后基本结构裂缝变大导致墙面砖开裂或脱落;还有,对于平整度或垂直度差距太大的地面、墙面,还要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铺前还要比较瓷砖的色彩差异。
其次,墙面砖要充分浸水。因为墙面砖有着较高的含水率,在粘贴时必须考虑到它的这一特性。贴砖前基层应充分浇水湿润,瓷砖也应在水中浸泡至少20分钟后充分阴干方可使用。否则,砂浆中的水分被干燥的基层和瓷砖迅速吸收而快速凝结,会影响其粘结牢度。否则,墙砖会从水泥里吸收水分,使水泥无法起到粘贴剂的作用。
铺地砖要用水泥砂浆先将地面铺平,将未涂水泥的地砖铺在地面,敲平后,将水泥浆涂满地砖,铺于地面,四块砖的对角位置齐平。而铺设的顺序也有讲究。贴地面砖应由内向外贴,如地面有坡度或有地漏,应注意按排水方向找坡;墙砖应从下向上铺贴,为美观起见,最底层的砖应后贴。墙砖贴完后再压地砖。另外,一面墙不能一次贴到顶,以防瓷砖自重较大,引起塌落。铺完地砖短时间内不要踩踏。
为迎合追求新潮的消费者,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方法,例如瓷砖黏着剂、多彩填缝剂、留缝铺装等。瓷砖黏着剂(也叫干贴法),瓷砖不需预先浸水基面不需打湿,只要铺装的基础条件较好就可以,使作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